沈阳音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侯莹莹副教授的公开课《剧映思政・声展匠心》,以“歌声传信仰、舞台演初心”的创新形式,让红色精神借艺术感染力直抵人心——无论是《悲惨世界》对正义与救赎的探讨、《汉密尔顿》对平等理念的传递,还是《寻找李二狗》《王二的长征》等红色剧目对志愿军精神、长征信仰的演绎,都让思政内涵在旋律与故事中可感可触。
这些作品的成功,在于实现了艺术表达与思政价值的无缝衔接。它们摒弃说教式灌输,用“唱、跳、演”三位一体的呈现,将思政内容藏进多元曲风与细腻舞台设计里:《海水》等曲目以真挚唱词传递家国情怀,体现出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坚定决心和不屈精神,让在场的老师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责任与担当,打破了传统红色教育的刻板印象,让红色信仰成为触动心灵的情感共鸣。
侯莹莹的公开课更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课堂上,她从音乐剧起源、经典作品解析入手,拆解思政内涵如何融入艺术表达;课后,她指导学生复刻红色剧目片段,有学生为诠释长征战士的坚守与信仰,反复打磨唱腔与情感表达,最终以饱满且富有张力的表演打动全场。
“音乐剧让观众在共情中受熏陶,思政教育的真谛是让信仰潜移默化扎根。”这堂公开课证明,艺术不是思政的“附属品”,而是传递精神的“最佳载体”。
文:倪永妍
图:姚文博
初审初校:侯莹莹
复审复校:夏寒
终审终校:陆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