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为人民绽放——国家艺术基金优秀舞蹈节目展演”研讨会在沈阳音乐学院举办。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才,舞蹈界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教辅、部门负责人,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教师代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杨舟贤主持。
参会专家围绕展演活动的举办,就提高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舞蹈作品质量、优化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舞蹈艺术发展举措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讨。
刘伟才首先向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对辽宁的信任,与会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沈阳音乐学院的精心组织保障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希望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和各位专家在文艺创作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辽宁更多指导支持,辽宁也将在各方助力下提高文化原创力、激活文化创造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恒心在致辞中指出,国家艺术基金始终秉持鼓励艺术创作、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的宗旨,扶持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舞蹈艺术传承与创新。他强调,要牢牢把握舞蹈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守人民立场,让舞蹈艺术之花永远为人民绽放;注重人才培养,推动舞蹈创作高质量发展。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田彦表示,本次国家艺术基金辽宁之旅,不仅搭建起全国顶尖舞蹈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平台,更为舞蹈学术创作领域发展带来新契机。学院将继续聚焦人才培养、构建特色模式、加大对基金项目的资金配套支持,产出高水平项目成果,将项目成果融入教学体系,成为独具特色的保留教学剧目,打造沈阳音乐学院的“舞台课堂”和“舞台考场”,实现育人使命。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豆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基金资源应向基层和边疆民族地区倾斜,助力提升艺术力量薄弱地区创作水平;二是鼓励已获资助的作品根据时代发展和观众审美提升进行修改打磨;三是推动优秀资助作品纳入院校教学体系,促进作品传承发展和艺术人才培养。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一级编剧罗怀臻指出,两场舞蹈节目展演题材丰富,摒弃豪华舞台,突显舞蹈本体魅力,体现了三大亮点:一是关注当下生活;二是注重传统元素的现代转化;三是创新潜力突出。他建议加强前期构思,进一步催生经典作品。
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邓一江表示,国家艺术基金为舞蹈院团、院校、青年编导和演员提供了平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他提出,国家艺术基金评审要坚持艺术质量优先,不分单位级别,强化制度公平,优化资助类别,为优秀舞蹈作品资助作品发挥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服务。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表示,要开拓探索“新模式”,做好创新引领,重视作品的持续性推广;要健全优化“新机制”,构建良性创作生态系统;要培育发展“新生态”,实现舞蹈艺术可持续发展双循环,推动中国舞蹈艺术繁荣发展。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宋官林指出,“为人民绽放——国家艺术基金优秀舞蹈作品展演”为辽宁文体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要更加重视讴歌英雄之作、重视音乐创作,进一步优化调整资助比例和资助类别,推动舞蹈艺术在守正创新中更好地为人民绽放。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朝慧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对中小型及创新作品的扶持;二是吸纳运营、创作及新媒体一线从业者作为评审专家;三是通过增加公益场次、降低成本与票价,推动精品下沉基层,扩大传播覆盖面。
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庞丹表示,国家艺术基金犹如强劲引擎,从作品资助、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推动中国舞蹈事业前行,在行业内构建起积极健康的发展生态。要进一步聚焦申报标准的精细化,推进国际合作的深度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表示,本次展演作品编排匠心、表演精湛,塑造古典意境、展现地域风情、描绘生活梦想、抒发峥嵘情怀,反映出国家艺术基金在资助优秀作品、组织品牌活动、培养优秀人才和培育艺术生态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原武警部队文工团副团长谢克提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舞蹈作品需把好立项关和中期指导关。选题要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为标准,聚焦“为人民”的靶心,对艺术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不断提升资助效益。
杨舟贤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设立国家艺术基金是完善文艺领域政策体系,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支持引导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五五”时期,管理中心将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优化资助结构;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实施质量;强化成果运用,发挥公益属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 / 科研处 王自然、舞蹈学院 张大策
图 / 韩 鹏
初审初校 / 汪博聪
复审复校 / 王自然
终审终校 / 宋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