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沈音情怀,9月28日,现代音乐学院组织2025级新生走进校史馆与图书馆,举办“弘扬鲁艺精神,浸润书香底蕴”主题活动。这堂沉浸式的“入学第一课”融合了校史教育、思政引导与资源探索,为新生的大学之旅搭建起坚实的桥梁。现代音乐学院教师代表和2025级新生代表等共4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五个活动板块。
一是溯源·红色根脉板块。首先由校史宣讲团团长、音乐科技系石曾老师为师生们进行校史宣讲,引领师生们共同回望那段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历史,感悟历久弥新鲁艺精神。带着这份敬仰,师生步入校史馆,循着“延安鲁艺”“东北鲁艺”“东北音专”直至“新时代的沈音”的历史脉络,开启了对学校87年光辉历程的探寻之旅。展馆内,500余张珍贵照片定格岁月瞬间,100余件实物展品诉说奋斗故事,其中承载着延安记忆的珍贵牌匾尤为引人注目,让新生们直观感受学校从革命烽火中走来的红色渊源。从《南泥湾》《白毛女》等革命时期经典作品的诞生,到《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建设时期的旋律传唱,鲁艺师生“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以艺术服务人民、鼓舞斗志的动人历程。当介绍到毛泽东同志为延安鲁艺题写的“紧张 严肃 刻苦 虚心”八字校训时,新生们驻足凝视,聆听鲁艺先辈在战火中创作、为人民而歌的动人故事,感受那份融入沈音人血脉的初心与使命。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治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声光电技术再现的校史场景,更让大家沉浸式感受到学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担当。
二是对话·艺术经典板块。为帮助新生快速熟悉校园学习资源,激发专业探索热情,我院师生走进图书馆,开展沉浸式资源探索与入学教育活动。在图书馆老师的引导下,新生们依次参观了综合阅览区、特色文献展区、视听体验区等功能区域,系统了解了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借阅规则、空间预约及馆藏检索方法。图书馆老师重点介绍了特色服务,即通过企业微信图书馆端口可精准查询乐谱馆藏位置与借阅状态,影音资料可申请在视听欣赏室播放,为专业学习提供全链条支持。现场还演示了馆藏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帮助新生快速掌握学术资源获取技巧。在图书馆的特藏区,与记录鲁艺历程的经典文献、乐谱手稿相遇,在字里行间与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理解鲁艺精神的时代内涵。
三是浸润·书香底蕴板块。我院师生在图书馆二楼阅读室里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让在场的师生沉浸于宁静的阅读空间,在泛着墨香的书籍中寻找灵感,让知识的力量与艺术的激情相互碰撞,夯实学养根基,提升人文素养。
四是一次“系好扣子”启航指引板块。我院党总支副书记为2025级新同学讲述了《忆校史·沐书香·守清廉》--“行走的廉洁课堂”专题党课。本次党课将紧密结合新生特点与艺术生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深入浅出地阐述廉洁修身的重要性,为即将展开的大学生涯和艺术人生打下坚实的清廉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鲁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担当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让红色基因在书香墨海中焕发新的生机。
五是“传承·时代新声”板块。在活动的尾声,师生们满怀激情,高唱那首激昂澎湃的沈阳音乐学院校歌《我们走在大路上》。嘹亮的歌声在校史馆中回荡,与厚重的历史照片、珍贵的文物展陈交织在一起,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接力,将鲁艺的红色基因注入了新时代学子的血脉之中。
通过本次活动,2025级新生不仅系统了解了学院的深厚历史与学术积淀,更增强了身为沈音人的认同与自豪。鲁艺精神如薪火相传,内化于心;学子们于书香浸润中深度思考,如何将这一精神外化于行,用跃动的音符、嘹亮的歌声与流淌的笔墨,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壮美乐章。
文/刘 月
图/刘 月
初审初校/陈泓宇
复审复校/郎彩飞 唐晓博
终审终校/郑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