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载春秋,从延安鲁艺到沈音殿堂,红色文艺血脉生生不息。4月25日下午,音乐学系党总支组织开展“校史故事,这里讲给你听!”主题党日活动,以演讲、影像、参观、讲解四重维度,引领师生重温峥嵘校史,赓续精神传承。
主题演讲:以史为脉诠释鲁艺精神
2023级艺术史论本科生叶子宁以《探寻沈音校史 传承鲁艺精神》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她梳理了沈阳音乐学院从延安到沈阳的办学历程,讲述了贺绿汀、马可等先辈在战火中坚持音乐教育的往事,重现了“鲁艺人马兰草纸上写歌,陕北沟壑里谱曲”的赤诚情怀,呼吁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永续红色文艺血脉。
影像观史:《我的大学》里的岁月回响
活动现场播放纪录片《我的大学》。纪录片通过历史影像、人物访谈、艺术表演和校园实景拍摄,多维度呈现了沈阳音乐学院从延安鲁艺到现代艺术殿堂的跨越,这既是一部红色校史的纪录片,也是一曲新时代艺术教育的赞歌。学院党委书记赵恒心在影片中强调,沈音将继续赓续鲁艺精神,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助力建设“高水平、国际化”音乐院校。
场馆思政:校史馆里的沉浸式课堂
活动特别设置校史馆实地参观环节,由我系4名学生王珍美、张嘉珊、卢炳卉、姜奉含担任讲解员进行导览讲解。
走进沈阳音乐学院校史陈列馆,师生们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溯源之旅。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的鲁迅艺术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其始终赓续着“文艺为人民”的红色基因。馆内应用了幻影成像、全景微缩、沉浸式影音等技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现代展馆。在馆内我们可以看到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部分手稿、延安鲁艺时期的第一架钢琴等珍贵文物。这场兼具学术深度与情感温度的参观活动,不仅让师生触摸到历史的肌理,更激励我们成为鲁艺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四位学生讲解员们以清朗的声音、舒展的仪态、真诚的目光,全程为听众脱稿讲解导览,带领参观者回顾我校辉煌校史。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朝气在他们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交融共生。讲解员们不仅是故事的转述者,更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者。当年轻的声音成为校史传播的载体,这既是学子对母校最深情的告白,也是将悠久校史转化为青春力量的生动实践。
从延安窑洞的星火,到浑河之畔的弦歌,沈音人始终以艺术为剑、以信仰为盾。本次主题活动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新时代文艺使命的宣言。通过活动师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艺工作者应坚守初心使命,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励新时代的沈音人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时代书写、为人民创作。
文/卢炳卉
图/王博丰
编辑排版/卢炳卉
初审初校/ 宁 宁
复审复校/高源励
终审终校/于佳鑫